12月12日,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在杭州举行的2020(第五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暨未来智造大会上再次疾呼:工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材料等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工业产品,形成了工业装备,形成了工艺。所以,一定不是只有IT、只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才是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基础。当天的会议上,杨学山做了“将使能器成为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正能量”的主题演讲。这不是杨学山第 一次做此呼吁。三年多以前,在工业大数据的会议上,杨学山呼吁“工业大数据姓工业不姓大数据”,两年前杨学山在绍兴参加相关活动时呼吁“产业互联网姓产业不姓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模式不适用产业互联网。“说这些话我十分负责任,而且应该说也十分痛苦。”杨学山说。据悉,1979年杨学山第 一次在北大接触使能器即计算机到今天已经40年。“40年来我一直为IT的应用、发展、技术创新而努力。”“但是在今天,当我们用它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在制造业由大变强、制造企业生存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因素退位到了次要因素,而工业知识和相关的经验、技能符合制造业发展规律和制造业中特定领域的发展规律及相应的政策,以及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家精神,才是制造业由大变强最根本的因素。”当前,业界一般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相关平台、创新中心等定义为工业创新发展的“使能器”。但在这个逻辑中,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使能器的基础。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数字经济、没有使能器。而如何才能让使能器真正变成工业由大变强、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撑点,需要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有清晰且正确的认识。杨学山表示,从宏观来看,不管是什么样的使能器,不管是什么样的平台,都要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此之下,制造业应该承担的任务或者具体方向,浓缩起来就两句话:目标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路径也十分清晰,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而要支持制造业由大变强,必须认识到制造业当前的短板,这就是基础层面,说到底就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当然装备、工艺等,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微观来看,则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能器一定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生存和发展就是要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从哪里来?从场景来。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使能器。甚至可以说:今天任何服务于企业的项目,如果不能在财务账上算出正的效益就应该不做,就应该“枪毙”。价值不是理论的价值,是实际的价值,是财务账上的现金。所以,制造业的发展短板很清楚,发展方向也十分明确。制造业由大变强,制造业的知识、经验、技能、“四基的硬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供应链安全,是当前和走向2035年、2050年的关键核心。使能器不能弱化、软化、虚化,否则就要走错路。“我提一个建议,(使能器)不要做信息技术工程师创新的平台,而要做信息技术工程师和工业技术工程师联合的创新平台。”杨学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