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制造业”融合应用数据地图(2020)》是《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系列成果之一,报告以全面的视角和详实的数据剖析了“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融合应用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需求侧、供给侧和生态体系五个视角给出发展建议,为推动云计算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报告核心观点一览:
云计算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变革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日益成为支撑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云计算技术贯穿制造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环节,为制造业个性化和差异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云计算日益成为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制造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更加灵活的数字化转型投入策略,“云计算”充分满足当前企业“按需”、“轻量”的信息化建设诉求,上云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
“云计算+制造业”以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的上云应用为基础
硬件上云是实现资源汇聚集成的前提,叠加软件上云之后,将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伴随企业云化进程的深入,数据采集、数据流通和数据共享等过程得到有效实现,数据中潜在的关联和规则能够被不断被挖掘,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企业网络是支撑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要素云端连接、协同、共享的基础,合格的网络不仅提高硬件、软件、数据的上云效率,更保障企业“数字化制造”的云端安全。
“云计算+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制造环节为核心,实现研发、仿真、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云制造”融合了传统信息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面向服务、高性能计算和智能科学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构成虚拟化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实现多方共赢、普适化和高效的共享和协同。
2020年,我国制造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46.6%,十三五期间实现13个百分点的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60%
2020年,我国制造企业应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5.7%、14.5%、6.4%。结合“十三五”期间制造企业工业云平台普及应用情况,预计2025年,全国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超过60%。十四五期间,“云计算+制造业”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大幅拓展和提升,形成技术应用跨行业推广和新行业主动加入的局面,并伴随数据模型和工业机理的融合深入,“云计算”技术在制造、研发、供应链等重点环节将实现更加深入下沉的应用。
经营管理业务环节融云发展相对领先,研发设计和实验仿真环节融云进程相对滞后
在上云制造企业中,应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仿真实验和经营管理等云服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4.2%、31.3%、23.1%和46.2%,经营管理类业务环节流程比较成熟稳定,相关环节率先融云,而研发设计、实验仿真等环节业务流程复杂、数据量庞大、个性化程度较高,融云进程相对滞后。
云制造促进企业生产管控集成水平不断加强,带动企业研发创新活力、资源配置水平及业务效率明显提升
与未开展云制造的企业相比,已经开展云制造的企业在库存资金周转率、产品质量合格率、按期交货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高出16.4%、0.1%、1.1%和2.4%,新产品研发周期下降15.9%。随着云制造的持续推进,云制造效益效能将逐步显现并持续扩大,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