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规律不同于工业化,产业竞争生态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冠智达认为,面对新的信息发展规律,发达国家所具有的产业优势和管理优势将不再存在甚至成为“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可能实现“曲线超车”。例如,中国IC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在世界工业竞争中的地位明显高于中国传统产业。未来,在融入信息时代新规律的新兴产业和实现信息化转型的传统产业中,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向世界的前沿。
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有自己的规律、特征和方法。规律、工业化的特征和方法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已经掌握得很清楚,但信息化的新规律都在探索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当工业化规律相对明确,信息化规律需要进一步深化时,两者的整合就更加困难。在这个过渡时期,许多新概念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概念大多是从不同的角度在描述两化融合,“云、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这些概念似乎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两化融合的某些方面。我国两化融合的目标就是既要把握好工业化的规律,又要把握好信息化的规律,两者不可偏废,两者都要兼顾,更要让两者相互促进、融合协调发展。
解读两化融合的概念可能没那么难,但是当涉及到实际操作时,将遇到各种问题。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不同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规律。很难找到适用于所有行业和阶段的普遍规律。这导致在两化融合的早期阶段工作非常的困难。
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工业化基础固然重要,但不一定是先决条件。以汽车工业为例:在内燃机领域,我国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在短期内取得突破,但是现在汽车工业逐渐转向电动车。在电动车领域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我国汽车工业如果把握住机会,就有可能在电动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例子中两化融合就意味着不要一味的坚持传统的内燃机发展模式和道路,而是加紧攻克电动车共性关键技术和运营管理新模式,加快构筑电动车竞争新秩序新生态。
在工业化不足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整合新思维、新规律,实现融合创新发展,打造新的竞争格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冠智达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某些角度上是有冲突的,如果在这些方面工业化过于完善,势必将对信息化发展造成阻碍。例如:我国的录影带产业发展并不完善,这却让后来的数字化存贮畅通无阻,而反观欧美,录影带产业非常发达,成为了数字化存储的阻碍,很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中国。